新莱芜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我为什么要搬迁?”——来自莱芜二中的自述

新莱芜

2024-03-21 10:26

我叫莱芜二中。

我创建于1956年,今年68岁啦!

提起我,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口镇。

其实最初的我是在雪野

1960年,因为修建雪野水库,

上级决定把我搬至口镇与原八中合并,

1963年后又成立了高中,

我从一个山区小学发展成了一所完全中学。

但是,当时条件艰苦,教室、宿舍都是平房。

1986年,校改工作全面启动,

我也有了现在的雏形。

2000年以后,

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教学大楼建成,

标准化操场投入使用。

我站在新起点,

坚持质量立校、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考文化课上线屡创佳绩,

自1982年以来,我为北大、清华、复旦等重点大学输送了800余名高才生;

2006年,我先后被评为“莱城区、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我被评为山东省素质教育宣传典型;

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2014年,荣获莱芜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荣登“新浪山东2017教育盛典”,被评为“2017年度最具创新发展力高中”。


可慢慢地,

我发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我开始落伍了:

我越来越旧,校舍基础设施陈旧;

我功能越来越单一,宿舍洗澡上厕所都是大问题;

我设备越来越老化,教室多媒体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

我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

我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子快乐学习追求

不能让兢兢业业的教师愉快地工作

也不能让学生家长满意。

同时,

政府也想提高教育质量,

改善办学条件。

但是,

在原址重建,

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要想浴火重生,

那就彻底改变。

今年的区“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改善提升公办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我终于可以改变了。

这次迁校老一中,

既可以满足广大学子进城学习的愿望,

又可以最大可能的改善办学条件,

还可以盘活原有的教学资源。

咱莱芜区委、区政府决心很大,

也有信心,

今年3月17日,改造提升招标信息启动,

估算投资2600万元。

新的校区,

新的起点,

新的希望。

让我们一起期待蜕变!

(莱芜融媒记者:张阳 通讯员:夏红波)

原创声明:本条稿件为莱芜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献军 徐洪波 陈延峰 张阳

阅读量:

打开“新莱芜”看评论

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