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莱芜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非遗里的莱芜年味 | “二十三,糖瓜粘”,陈楼糖瓜,又脆又甜!

新莱芜

2024-02-02 15:20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我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过了小年,春节就正式拉开序幕了。

  在山东,专属年节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其中,糖瓜便是小年时候的美味主角。在莱芜区,陈楼糖瓜可谓家喻户晓,它不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曾登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青天,吃着糖瓜把嘴粘,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民间传说,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好与坏。糖瓜祭灶的民间习俗,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源:齐鲁壹点

  据陈家楼村村碑记载,明初陈氏从河北省枣强县迁居至此落户。以后该村盖一座小楼,故改名陈家楼。陈楼糖瓜是本地的名产。一说陈氏祖先从河北迁来时,就带来了制糖瓜的传统手艺。一说始于清同治年间,由陈家楼村民陈孟春创制,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具体创始年代因无文献记载,现在已经难以考证。

  ▲陈家楼村 || 图源:闪电新闻

  进入腊月,走进莱芜区杨庄镇的陈家楼村,空气中会嗅到一丝甜甜的气味。相邻的两村里,街道两边不时有门面房前竖起“陈楼糖瓜”的招牌。当地群众有一句顺口溜:“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个破糖筐。”这足见陈楼糖瓜生产之盛况。

  杨庄镇制作糖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糖瓜制作过程繁琐,对天气、温度等都有要求,每年要等到农历十月天气开始转凉后,有手艺的人们才开始“组团”制作。糖瓜虽小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大大小小十余个步骤,耗费20多个小时,往往天不亮就开始制作。

  ▲图源:闪电新闻

  陈楼糖瓜制作工艺与材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用下列10句话概括:“炮制麦芽”是基础,“蒸煮”“发酵”不马虎,“急火炒糖”严把关,“上锅拉糖”最关键,“递糖合缝”须密严,否则糖瓜形不圆,“勒断成球”动作快,“摇晃成型”速跟来,“风干凝固”冷风扇。

  ▲图源:闪电新闻

  在陈家楼村,规模较大的糖瓜加工作坊有三家,分别是年龄最大的陈佃起家的作坊、“传承了十八代”的陈寿祥家的作坊以及陈楼小米糖瓜研究会所属的产业园。在这三家作坊中,陈佃起和陈寿祥以居家老宅作为手工作坊,更显传统特色;陈楼小米糖瓜研究会产业园则是新建的,设施和环境更具有现代化色彩。

  无论哪一家作坊,对陈楼糖瓜品质高标准的追求都是一致的。从原料选择、熬糖、拉糖到风干、定型、滚芝麻等工序,大家都不马虎。2015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摄制组到杨庄镇进行实地拍摄,拍摄了陈佃起糖坊的糖瓜制作技艺。节目一经播出后,陈楼糖瓜的知名度被再次提升,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购买。

  ▲陈佃起糖瓜作坊 || 图源:齐鲁壹点

  陈楼糖瓜色泽金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芝麻,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入口一嚼即碎,久嚼不腻,越嚼越香,深受大众喜爱。既甜又圆的糖瓜,既是生活甜蜜、家庭团圆的象征,又是百姓对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图源:齐鲁壹点

  2009年,糖瓜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莱芜文旅) 

编辑:张献军 谷体钢 陈延峰 王月伶

阅读量:

打开“新莱芜”看评论

9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