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莱芜
2025-09-10 15:38
发表于山东
莱芜融媒9月10日讯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把目光锁定那些穿梭在城市脉络中,于十米车厢内、维修车间里,以方向盘、扳手为“教具”,默默传承技艺与责任的公交“导师”们,他们用汗水诠释“传帮带”,用真情编织“师徒情”,让“公交爱”在一代代公交人心中温暖流淌。
言传身教,安全与服务的“第一课”
对于每一位新入职的公交驾驶员而言,第一位“老师”往往是他们的师傅。从熟悉线路特点、应对复杂路况,到掌握节能技巧、提升服务水平,再到始终将“安全”二字镌刻心间,师傅的每一次示范、每一句叮嘱、每一次跟车指导,都是新司机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方向盘虽小,责任重于山。车厢虽小,服务无止境。”这是我师傅韩冰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驾驶员亓敏边打扫车厢边说,“他不仅教我驾驶技巧,更教我如何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如何用耐心和微笑对待每一位乘客。这份‘匠心’和‘爱心’,是我收到的最宝贵的礼物。”
匠心传承,车轮背后的“无声”课堂
师徒情的传承不仅发生在驾驶岗,同样闪耀在保障公交车安全运行的维修车间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凭借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双巧手,将复杂的车辆构造、故障排查技巧、精益求精的维修标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技工。
“车辆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维修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着三十多年工龄的维修大师傅姜士东一边指导徒弟检查轮胎,一边细心地解说,“把我的经验传下去,让年轻人更快地独当一面,确保每一辆公交车都能安全、准点地出发,这就是我的责任和心愿。”
文化延续,“公交爱”的精神纽带
“师徒结对”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公交爱”的延续。它加快了新员工的成长,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将一代代公交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这个感恩的节日里,让我们向所有在平凡岗位上倾囊相授、甘当人梯的公交“导师”们道一声:您辛苦了,节日快乐!正是你们手握方向、心系传承,用责任与关爱,带领着新一代公交人不断前行,共同守护着城市的流动风景线,让充满温情的“公交爱”驶向更远的未来。
(莱芜融媒记者:张阳 通讯员:李娟)
原创声明:本条稿件为莱芜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阳 莫凡琦 武希刚 张献军
阅读量:
版权说明
"新莱芜"app上所有内容(除本机构记者、编辑生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等)所有版权归原创单位所有,“新莱芜”app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供稿单位、个人对其提供的内容信息真实、准确性负责。除标明其他来源的信息,转载时请注明“新莱芜”app。
打开“新莱芜”看评论